国产精品 精品国内自产拍_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最新版_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_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媒體蘇信
媒體蘇信
本站首頁 >> 媒體蘇信 >> 正文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改革
作者:發布日期:2015-11-30點擊數:

11月30日,《中國教育報》在7版以《“互聯網+” 加出職業教育新模式——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改革》為題,專題報道了我院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成果。

報道分為“‘互聯網+’專業建設”、“‘互聯網+’課程建設”、“‘互聯網+’實驗實訓體系構建”、“‘互聯網+’師資隊伍建設”等四個篇章,對我院探索人才培養的模式與路徑,開發適用的教學內容與資源,構建教學運行的良好技術環境,評價教學的績效及認證學習的成果,積極推進學院內涵建設更上新臺階作了全面報道。

中國教育報: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11/30/content_445770.htm?div=-1

“互聯網+” 加出職業教育新模式——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改革

學院與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共建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 學院學生獲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四個一等獎 信息化是世界發展的潮流,對職業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信息化建設在改革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11月12日、13日,由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2015年年會在學院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以“創新、應用、共享、安全”為主題,倡導教育技術工作者開拓思路、改革創新,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加強優質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以信息化推動教學改革,積極打造出高水平的“網絡新教育”。 “互聯網+”專業建設 2015年11月11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師生與校企合作企業海瀾之家聯合組建蘇信海瀾天貓電商團隊,實現1.1億元的銷售奇跡。學院與海瀾之家以電商物流、服裝設計等專業為試點,校企聯合申報了教育部門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校企合作團隊以“海瀾雙11活動”為項目抓手,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校內電商運營實訓中心、校企合作開發培訓教材、校企聯合開展專業技能教學活動,探索實踐創新“崗位主導、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謀求專業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的融合。學院圍繞“互聯網+”產業發展要求改造傳統專業,突出信息特色。學院始終堅持校企互動發展,與企業共同實施“專業改造提升計劃”以及探索實施招生即招工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讓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建設。學院根據江蘇省特別是無錫市地方特色和產業優勢,搶抓“一帶一路”機遇,對接微電子產業集群、傳感網產業集群、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等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集群,以專業群為單位統籌專業的基本建設和內涵建設。 “十二五”期間,學院制定了《專業(群)建設負責人管理辦法》《專業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構建專業圍繞產業動態調整機制,用信息化改造傳統專業,建設交叉融合專業,試點新專業。圍繞信息化發展,開設工業機器人技術、計算機網絡與安全管理、移動互聯技術等新專業6個,圍繞智能化生產與服務,改造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檢測與維修、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傳統專業7個。順利完成了微電子技術專業群、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群、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物聯網技術專業群4個省級重點專業群建設;微電子技術專業、物聯網技術專業獲得江蘇省品牌專業一期建設工程立項,獲得立項資助1200萬元。 “互聯網+”課程建設 日前,學院舉行服裝設計專業婚紗秀。婚紗展示的是2013級服裝設計班55位同學自己設計制作的婚紗作品。這是該專業積極進行課程改革的探索,部分學生展示的作品還進行了網上售賣,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斷推動專業的課程改革和專業建設。 在“互聯網+”背景下,逐步實施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課程體系。加強行業企業調研,校企共同構建項目化課程體系和實施體系,以崗位需求為依據,以職業能力為目標,以企業大型項目為主線,將職業素質、職業道德、職業規范貫穿始終,參照職業資格標準,校企共同研究開發大型教學項目。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未來職業規劃,優化教學團隊、教學組織、教學場所、教學評價,打破傳統課程體系。 在“智慧校園”總構架下,探索新路子,規劃并實施建設教學信息化平臺及教學資源庫。各專業方向通過建設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和微課建設逐步累積碎片化資源。引入網絡通識課程平臺,開展公共課程、部分選修課程的網絡化教學改革試點,并以此為參照建設校內通識課資源。繼續推進專業課情景式、仿真式、項目式、探究式、生產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改革,建設具有企業元素的專業核心課程。學院完善學生自主學習平臺,推進分層教學分類培養。系統設計集教學資源、教學展示、教學交互、教學管理于一體的信息化平臺。與企業、行業協會緊密合作,校企共建數字化課程資源開發項目團隊,共同制定數字化課程資源的項目建設標準,共建與共用數字化資源工作室,深度合作豐富數字化資源內容,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下數字化課程資源雙向建構。 “互聯網+”實驗實訓體系構建 2015年7月2日,保時捷(中國)品質實習生項目2015階段總結會在該院召開。今年全國共8所院校獲得了承辦基地集訓的資格,江蘇省僅該院一所。學院自2015年初與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品質實習生項目合作協議以來,在教師遴選和認證、學生選拔和特訓考核、基地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高端服務理念的滲透,該院汽車專業在師資培養、內涵建設、品牌打造等方面獲得了更大的提升。 學院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步伐,以校企共建為基本原則,結合智慧校園建設,統一數據標準,在專業綜合實驗實訓教學資源完備的基礎上加速各專業綜合實驗實訓室的互通與融合,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搭建良好平臺。按照“互聯網+”背景下的綜合實驗實訓體系構建要求,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充分發揮職教集團和合作辦學理事會作用,加大投入,引企入校,創新機制,謀劃經營管理,切實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2015年,學院立項建設校內實驗實訓室建設論證項目29項。著眼長遠,統一規劃,先后引入南通科技、尤孚泵業、南京能瑞、海鴻精工、無錫微研、無錫無線龍等行業知名企業共建學院實驗實訓室。并規劃建設模具設計與裝調實驗中心(無錫市模具行業協會、無錫微研模具有限公司)、汽車維修綜合實訓中心(保時捷、沃爾沃、南京能瑞)、智能制造實訓中心(江蘇歐克、尤孚泵業、威孚高科)、德國數控凱勒軟件實驗室(IHK認證)、以設備維護及維修為特色的微電子技術綜合實訓基地。 “互聯網+”師資隊伍建設 2013年3月,學院引進來自華潤矽科微電子有限公司的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居水榮作為微電子技術專業集成電路設計專業帶頭人,居水榮以企業項目為載體,組織成立集成電路設計工作室。工作室是“集成電路版圖設計創新實驗班”,集聚校企雙方的優質資源,請來企業專家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市場需求調整課程內容,并用企業真實的項目進行教學。 在“互聯網+”背景下,學院實施了名師培育計劃、教授副教授培育計劃、技能大師培育計劃、中青年教師能力提升工程。以教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為基石,以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省教學名師、學院教學名師為表率,以微課、慕課、精品課程資源、在線課堂為載體,以信息化教學改革為手段,將“互聯網+”融入了課堂信息化教學及課程建設中。通過專題講座、典型報告、教學觀摩、競賽評比等形式加強培訓,提高廣大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同時,優化考核激勵制度,將考核結果與年終目標績效獎勵、職稱晉升、崗位聘任、評獎評優等直接掛鉤,提高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與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2014年,學院教師徐振邦、劉錫鋒、孫萍團隊創作的教學設計作品《氧化工藝流程與設備操作》,在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高職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 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搶抓機遇,合理地設計人才培養的模式與路徑,開發和應用適用的教學內容與資源,構建教學運行的良好技術環境,評價教學的績效及認證學習的成果,積極推進學院內涵建設更上新臺階。(王麗英)

上一條: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企聯動活動展示
下一條:光明網:江蘇信息師生助陣“海瀾之家”雙11,實現1.1億元銷售奇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高安市| 陆川县| 柳江县| 隆化县| 武冈市| 行唐县| 石家庄市| 香格里拉县| 长春市| 渝中区| 天门市| 宜良县| 三河市| 平泉县| 黎平县| 仙居县| 咸丰县| 芦山县| 即墨市| 北碚区| 连平县| 普宁市| 辽阳市| 铜山县| 泸溪县| 翁源县| 柘城县| 张家口市| 三穗县| 大洼县| 阳春市| 青河县| 思南县| 抚顺县| 灵山县| 辰溪县| 翁源县| 永和县| 惠州市| 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