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15時,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黨史專家薛慶超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從黨史研究和歷史研究角度解讀改“八年抗戰”為“十四年抗戰”的深意。
訪談背景
日前,教育部表示,2017年春季教材將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八年抗戰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后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教材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
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的全面抗戰;十四年抗戰則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開始的抗戰,包含了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個階段。
訪談實錄
主持人:
日前,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并視情況修改相關內容。聽到這一消息時,作為黨史研究專家,您的第一感想是什么?
薛慶超:
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全國中小學的課程教材全面落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十四年這樣一個概念,并且對相關的內容進行修改。我首先知道這個文件,后來又看到新華社播出,中央電視臺也進行了播出。我非常關注這方面的情況。我看到網上討論非常熱烈,絕大多數網友,99.9%以上的網友對這個概念是認同的,是贊成的。但是,也有的網友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地挖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更好地深入研究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重要內容,充分運用教材、各種媒體,包括人民網,更好地向全中國、全世界來講述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
實事求是地講,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對八年抗戰這個概念提出了質疑。因為當時小學的教學內容里面有關于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趙一曼這樣的事跡,同時,當時小學教材里面又講,從1937年7月7日開始八年抗戰。于是,我在課堂上就提出來,如果從1937年7月7日是八年抗戰,趙一曼、楊靖宇他們在東北進行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那就不能包括到里面了。老師對我提出的問題感到很突然,實事求是地講,老師也回答不了,所以老師就說,咱們還是先按照教材來講,按教材來學習,你有什么看法,以后再說。那是上小學的時候。
我讀大學期間,對中國近現代史,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大學畢業以后,參與過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活動。所以,我對黨中央總結、概括、提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的最新成果,確立了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這樣的概念,我非常贊成,我非常擁護,我覺得是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進一步加強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加強了中國人民對十四年抗日戰爭歷史的深刻認識,有利于凝聚整個中華民族的力量,團結整個中華民族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主持人:
“八年抗戰”是哪八年?之前,采用“八年抗戰”的觀點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和歷史背景?
薛慶超:
八年抗戰是從1937年7月7日全國性抗戰爆發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這個時間段是八年。過去為什么采用八年抗戰的觀點呢?由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發生的時候,中國軍隊進行了英勇的抵抗,與此同時,在中國共產黨的強烈要求下,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接著,國民黨當局最高負責人發表“廬山談話”:“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以此為標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這是我們一般所要講的八年抗戰。
八年抗戰的概念在過去一直這樣講,后來就成為約定俗成的概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黨史界、戰史界、思想界、理論界,以及有關的社會科學研究各個領域,對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進行了深入的挖掘、研究和探索,相繼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概念。其中就有抗日戰爭歷史應該是十四年抗日戰爭史,東北抗日游擊戰爭是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觀點。但是,學術界的觀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自己寫自己看,在學術界有一些傳播,但是不能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觀點。更多人并不了解。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觀念,在此基礎上,根據黨和國家全局,站在21世紀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歷史、研究歷史,提升對歷史的認識,提出了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重要觀點。這個觀點一提出,立即得到史學界、黨史學界、近現代史學界、理論界和各個方面的熱烈響應,認為這個新的觀點代表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高屋建瓴,氣貫長虹。大家感到為之揚眉吐氣。
我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成立的中央宣講團期間,作為中央宣講團成員,曾經在一些部隊、大學、社區講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在一些大學和單位,我作了宣講以后,曾經和一些教師、大學生和社會各界進行過座談。他們都認為,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提法非常好,感到對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于這個歷史時段的中國社會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認為十四年抗日戰爭史的提法,聽了以后感到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確實覺得是一種新思想、新觀點、新理念。
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央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深刻地闡述了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重要意義,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歷史意義,這是對中華民族歷史的提升,是對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研究的一個發展,代表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主持人:
“十四年抗戰”是哪十四年?當前,莊嚴正名“十四年抗戰”這一抗戰年限的史學依據是什么?
薛慶超:
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人民抗日游擊戰爭為起點,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
我們現在簡稱十四年抗戰,全稱是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史。這樣一個提法,對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更加科學、更加精準,也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歷史本來面目。并且,恢復了歷史的真實。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中國領土東北。以此為起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艱苦卓絕,長達十四年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日本侵占中國領土東北以后,中國共產黨發表一系列的聲明、宣言、號召東北人民和中國人民奮起發動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游擊戰爭,把日本帝國主義從中國領土趕出去。中國共產黨派出大批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來到東北,領導東北人民抗日游擊戰爭。楊靖宇、周保中、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八女投江的八位女戰士等,許許多多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站在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最前線,奮不顧身,舍生忘死,流血犧牲,英勇奮斗。我前面提到的名字中,只有周保中、李兆麟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其他同志都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獻出了生命。李兆麟雖然看到了抗戰勝利,但是被國民黨特工暗殺。
東北抗日游擊戰爭,我把它劃分為若干階段。第一階段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階段。在這個歷史時段,參加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有中國共產黨派遣的大批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他們領導的抗日游擊隊。還有,東北軍的失散官兵,各行各業的愛國人士,大批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甚至還有“山大王”。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面前,在日本占領中國東北這種情況下,大家不分黨派、不分階級、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信仰,揭竿而起,拿起武器,用自己鮮血和生命筑成中華民族新的血肉長城,奮力拼搏,同日本侵略軍進行了生死搏殺。這些抗日武裝力量一般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在最高潮階段,曾經達到30多萬人,他們掀起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大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但是,這一階段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除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以外,其他東北抗日義勇軍由于缺乏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缺乏明確的理想、信念,缺乏統一的組織、指揮和協調,被日本侵略軍各個擊破。
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第二階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反日游擊隊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由于東北抗日義勇軍被日本侵略軍各個擊破,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整合在一起,統一稱為反日游擊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進行東北抗日游擊戰爭。
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第三階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階段。在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反日游擊隊不斷發展、不斷成長、不斷壯大,在抗日斗爭中,得到東北人民的熱烈擁護和支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決定,把東北反日游擊隊進一步整合、發展,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老一輩的東北人把他們稱為“東北紅軍”,例如,一般說東北抗日聯軍的趙一曼,實際上精準的說法應該是東北人民革命軍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她當時就是東北人民革命軍一個團的團政委,同時兼任地方黨組織的區委書記。還有,楊靖宇就曾經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的重要負責人。由于東北人民革命軍這個階段,時間不長,又缺乏文獻資料記載,所以,不深入研究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歷史,就不太了解東北人民革命軍這個歷史階段。
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第四階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階段。大約在1936年至1937年期間,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東北組織對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的東北人民革命軍和所有東北抗日武裝進行了統一整編,建立了東北抗日聯軍。東北抗日聯軍在高峰階段達到3萬多人,有十幾個軍,在東北的南部,主要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的活動區域,在東北的中部,主要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的活動區域,在東北的北部,主要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的活動區域。當然,東北抗日聯軍各部隊的活動區域不是固定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經常變換的。因為既然是抗日游擊戰爭,就要不斷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進行游擊活動,所以,他們的活動區域經常變化。這其中最著名的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他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時期,曾經在中原地區領導過著名的確山農民暴動,占領了確山縣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他當時名字叫馬尚德。后來,中國共產黨派遣他到東北工作,他曾經擔任過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開展工人運動,曾經被反動派關到監獄里,經歷了老虎凳、辣椒水等嚴刑拷打,寧死不屈,后來被營救出獄。他擔任過中共黑龍江省委軍事委員會書記、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在開展工人運動方面,作出過突出成績。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后,中國共產黨派他到農村領導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他把各種抗日武裝力量整合在一起,先后創建了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楊靖宇有個特點,干一行愛一行鉆研一行,他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河南省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具有大專文化程度,上學期間就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在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他文武雙全,“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既能起草文件、材料、報告、講話、宣傳文章,又能雙手用槍,左右開弓,百發百中。這絕非傳聞。東北人民親切地稱他為“楊司令”,把他看作神話中一般的人物。他政治品質、個人品質都非常優秀。東北當時情況比較復雜,黨內外都有許多矛盾,他能夠團結協調各個方面一起工作,老同志回憶起楊司令,人人叫好。他直接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戰績輝煌,對日軍威脅極大。所以,日本侵略軍集中優勢兵力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進行重點“討伐”。最后,楊靖宇帶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部直屬部隊被日軍包圍,激戰竟日,只剩下楊靖宇一個人。楊靖宇雙手用槍,從早晨打到黃昏,最后被敵人一梭子機槍子彈擊中腰部和胸脯,壯烈犧牲。據一個朝鮮族的日本關東軍軍醫回憶,他親自參與了當時日本關東軍對楊靖宇遺體的解剖,發現楊靖宇的胃里除了棉絮和樹皮,一粒糧食也沒有。在場的中國人、朝鮮人都低下了頭,表示哀悼。
薛慶超:
東北抗日游擊戰爭,條件非常艱苦。當時東北地區冬天的氣候有時甚至達到零下四十多度,許多大樹的樹皮被凍裂,樹皮被凍裂的時候會發出咔、咔的響聲。東北抗日聯軍面臨著:一是冬季的嚴寒,缺少御寒用品;二是日本關東軍采取了“集家并屯”的辦法,把東北人民群眾與東北抗日聯軍割裂開來,造成東北抗日聯軍難以得到人民群眾的物資支持;三是由于種種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東北抗日聯軍和中共中央沒有直接的聯系,缺少精神食糧。所以,東北抗日游擊戰爭是在空前艱苦的條件下進行,毛澤東曾經高度評價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就開始了。他稱楊靖宇為東北抗日領袖,中共中央把楊靖宇列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成員之一。
日本占領中國東北的目的,是把中國東北作為戰略基地,占領整個中國,然后占領太平洋地區、占領東南亞,與德國法西斯、意大利法西斯一起瓜分整個世界。所以,對于中國東北這個戰略基地,日本非常重視,集結大批兵力,頻繁對東北抗日聯軍進行各種名目的“討伐”。在最困難的時候,東北抗日聯軍進入蘇聯境內進行整訓。當時代號叫蘇聯遠東方面軍第88特別旅,中國方面的名字叫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東北抗日聯軍在整訓期間,一方面進行政治學習,一方面進行軍事訓練,射擊、投彈、跳傘等進行了各種現代軍事技能的學習。同時,派出大批小部隊,就是小分隊,以十幾個人左右為一支小部隊,進入東北戰場,堅持東北抗日游擊戰爭,襲擊日軍的兵站、倉庫、橋梁、鐵路、機場,對重要的戰略區域、戰略據點進行攝影、繪圖、詳細偵查。這些情報資料為蘇聯對日本宣戰以后消滅日本關東軍,解放東北,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最后階段,為了配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對日本侵略軍進行全面反攻,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聯軍隊,向中國東北進軍。這個時候,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進一步整頓發展了黨組織,吸收了一大批新黨員,每一個東北抗聯指戰員配備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以東北抗日聯軍代表、中國共產黨地方黨組織代表、蘇聯軍隊占領區域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官等多重身份,配合蘇聯軍隊,挺進東北,解放東北,建立地方政權。
需要說明的是,有大批東北抗聯教導旅的指戰員擔任進攻日本關東軍的蘇聯軍隊的先鋒隊,充當向導、偵察員、開路先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看到勝利曙光的時候,英勇犧牲。
主持人:
向前延伸的從“九一八”到“盧溝橋事變”這六年,被莊重寫入教科書的抗戰史。薛老師,從歷史研究的角度,您認為這意味著什么?
薛慶超: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人民14年抗日戰爭歷史,包含著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個大的歷史階段。局部抗戰,是指從“九一八”事變以后開始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到1937年7月7日全國性抗戰爆發。在局部抗戰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是局部抗戰的重要內容,也是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內容。同時,還要說明,局部抗戰包括了1932年的上海淞滬抗戰、1933年華北地區的長城抗戰、1933年華北地區的馮玉祥為代表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抗戰、1936年傅作義將軍指揮的綏遠抗戰。在局部抗戰中,無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擊游擊戰爭也好,上海淞滬抗戰也好,長城抗戰也好,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抗戰也好,綏遠抗戰也好,都是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期間,為了保衛中國的領土完整、獨立和主權,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而獻身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我們永恒的紀念。
現在,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開始,經過局部抗戰、全國性抗戰,最后贏得了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樣對于歷史的敘述,更加準確、更加科學,也更加符合歷史實際。
主持人:
從黨史研究的角度,這個變化又意味著什么?
薛慶超:
從黨史研究的角度來看,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最先號召發動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早在東北領導東北抗日游擊戰爭。1937年7月7日為起點,全國性抗戰爆發以后,中國共產黨率先把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挺進華北抗日前線,建立一系列抗日民主根據地;中國共產黨把南方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挺進大江南北,建立一系列抗日游擊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在東北有東北抗日聯軍,在華北有八路軍,在華中和華東有新四軍,在華南有華南抗日縱隊,在海南島有瓊崖縱隊。這段歷史更加清楚地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且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這是歷史的真實。
主持人:
國際社會對此的反響是什么?請您談談在聯合國舉辦《為了和平的紀念一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展覽期間,聯合國和世界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以及美國和世界主流媒體對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看法。
薛慶超: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候,根據中共中央的統一部署,在北京舉辦了《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我從頭到尾參加了這個主題展覽的研究、籌備、審定等事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和中央領導同志參觀了這個主題展覽。當時我和講解員一起陪同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領導同志參觀,在參觀結束的時候,因為媒體要進行攝像和攝影,我就連忙退到一邊,中央辦公廳的同志卻從背后推著我的脊梁把我推到總書記面前,輕輕地說,總書記要同專家對話。習近平總書記說,參觀了這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主題展覽,感覺這個展覽搞得很好,全面地、科學地、深入地反映了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反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我在參加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期間,曾經對普京總統說,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間最長,中華民族付出代價最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消滅日軍最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上作出了重要歷史貢獻、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可是,過去在國際上對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重要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的評價是很不夠的。我向普京總統介紹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一些重要內容,普京總統聽了以后說,過去國際上對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評價確實不夠,聽了您的介紹,我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上的重大貢獻和重要意義有了進一步的深刻認識。在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上,對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歷史地位,應當做進一步的評價和提升。習近平總書記講了十幾分鐘,非常精辟、非常精彩,高屋建瓴,字字千鈞。當時,電視臺的記者在忙著攝像,報紙的記者在忙著照相,因為習近平總書記是面對面同我講的,所以我就一字一句地印在了腦海里。接著,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同志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在聯合國舉辦了“為了和平的紀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聯合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我和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同志,具體籌備了這個展覽,又到聯合國舉辦了這個展覽。外交部的同志、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的同志、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的同事,都為辦好這個展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為了和平的紀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聯合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在紐約聯合國大廈開幕時,聯合國官員、各個國家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各國駐聯合國記者和美國的華僑華人等數百人參加了開幕式,盛況空前,前所未有。這是聯合國建立70年來,中國第一次在聯合國大廈舉辦中國抗戰展覽。各國媒體予以高度評價。整個展覽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推動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與聯合國的成立”等3個主題,展出100余張抗戰題材的歷史照片。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民大使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埃利亞松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建設性作用,充分肯定中國在聯合國舉行相關紀念活動的重要意義。在這個展覽的開幕式上,我對與會的聯合國官員、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官員、各國駐聯合國記者進行了解說,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重點闡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其中,對于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進行了詳細介紹。與會的聯合國官員,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官員,各國駐聯合國記者,都對這個展覽予以充分肯定,報道這次展覽的美國媒體和各國駐聯合國媒體沒有提出任何不同意見,這說明只要我們把十四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非常科學、非常準確、非常清晰地展示出來,自然會得到各國有識之士、歷史學界、新聞媒體的充分認同和高度評價。
主持人:
這樣的莊嚴正名,對于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薛慶超:
20世紀30年代初期至40年代中期,在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時候,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嚴重威脅的時候,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后贏得了十四年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不分政黨、不分階級、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不分信仰,共同團結一致戰勝日本帝國主義這樣的歷史畫卷。這說明,中華民族有著高度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團結一致、共御外侮的精神。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繼承、傳承、發揚。當前,我們面臨著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面臨著實現祖國統一的歷史任務。只要我們發揚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共同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光榮歷史傳統,我們就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